第三十屆國際民主教育年會(IDEC)在台灣 「全球教育民主化共同宣言發表會暨記者會」新聞稿
「當世界陷入民主危機,更亟需民主教育。 」烏克蘭民主教育機構VilnOsvita共同創辦人、2019年國際民主教育年會(nternational Democratic Education Conference, IDEC)主席Kateryna Botvinnik與曾任以色列六任教育部長首席顧問的「民主教育之父」Yaacov Hecht在第三十屆國際民主教育年會鄭重呼籲。
今年正逢全球民主教育年會(以下簡稱「IDEC」)發起三十週年,本屆IDEC由台灣人文國中小、全人實驗中學與展賦行動學苑畢業生自國高中起,歷時七年爭取籌備,於7月20日至28日首度於台灣舉辦。期間全球教育界重要人士聚集台北與宜蘭,共計超過30場主題演講與50多場開放空間活 動(由參與者自主規劃的討論、座談或體驗工作坊),內容從各國教育政策與實踐研討、各國學生自發性的文化教育交流,乃至地緣衝突下的和平探索,吸引五大洲將近六百人參與。
國際與會者肯定台灣已經具備「世界級的實驗教育及教育多元化政策」,對台灣教育民主化與公 共化也感到驚艷,認為是下一波全球教育民主化的最佳示範。
IDEC 閉幕前台灣與各國民主教育推動者召開「全球教育民主化共同宣言發表會暨記者會」,發表六點宣言:「教育民主為和平」、「檢討再造公共性」、「實驗教育世界級」、「國際協力創多贏」「民主決策需落實」、「研討迭代要持續」。
教育民主為和平
根據IDEC,民主教育與教育民主化互為表裡,即在教學、親師生關係、學校治理、乃至教育政策 立法與實施程序落實民主與公共性價值,在對話中欣賞差異、自決中學習承擔、協力中促進共善。
前紐澳民主教育聯盟主席Cecelia Bradley經數十年觀察發現,與傳統教育從小教人互相競爭不同 ,世界各地民主學校的畢業生,大多不約而同從事利他的工作,以不同方式投身社會公益。若世 界能擴大落實教育民主化,有望促進社會正義與全民幸福。
分別自烏克蘭與以色列戰火中,克服萬難來台出席IDEC的Kateryna與Yaacov不約而同指出,我們自稱民主社會,多數學校卻依然專制,孩子怎麼可能十八歲就突然成為民主公民?如果孩子小時候只仰賴掌權者仲裁紛爭,未曾學習靠自己的力量理解彼此、化解衝突,我們怎麼可能避免戰爭?面對日益動盪的地緣衝突,要阻止專制復辟、避免戰爭發生,全球都應擴大落實民主教育與教育民主化。
檢討再造公共性
尼泊爾瑜珈士、Sri Aurobindo Yoga Mandir靜修院學校校長Vedananda Pandeya與紐西蘭毛利裔原民教育改革者Tania Corbett則從教育多元平權的角度看待民主教育的必要性。他們指出,傳統應試教育的單一性,如同「進步與落後國家」的單一標準,往往抹殺所謂「弱勢者」自身的文化資源與獨特優勢,惡化其弱勢處境。自主學習與教育民主化,讓不同文化的孩子有機會發展自身文化優勢,而非成為主流文化宰制下的弱勢者。然而,因為自主學習是支持所謂「弱勢」開展多元優勢的必要條件,需注意不應成為有錢人的特權。
實驗教育世界級
透過台灣代表多年參與IDEC,以及本次來台與會訪視與研討,國際專家們都發現台灣已經具備 「世界級的實驗教育政策」,有助實現民主教育與教育民主化。
「台灣實驗教育政策允許另類與民主學校遍地開花,堪稱領先全亞洲。」南韓全國另類教育聯盟主席全正日說,南韓與台灣歷史文化相似,百年來皆經歷日本殖民、專制統治與民主化,也有高壓 高競爭的主流教育文化。然而,南韓約六百至八百所另類與民主學校中,僅不到一百所獲政府承認學籍學歷,讓人十分羨慕台灣。
德國Netzwerk-Schule和兒童權利組織 KRä.TZä 共同創辦人、2005年IDEC主席Mike Weimann表 示,德國與多數國家兒童往往被當作「半成品的人」對待,實質人權狀態堪比農奴。相比德國,來 台灣見證實驗教育制度賦予學生的自主空間與其學生表現,Mike認為是全球兒童權的一大里程碑。
前紐澳民主教育聯盟主席Cecelia Bradley表示,不只日韓,紐澳兒童厭學、拒學現象日益普遍,教師職業倦怠也再加遽。台灣實驗教育三法的法制及實務經驗,為此一現象提供了實證的解方。
日本社會學者、TDU民主大學創辦人朝倉景樹以具體研究指出,台灣實驗教育不只領先亞洲,甚 至可說領先世界。研究顯示,百年來多數民主學校規模皆以數十人規模為大宗,台灣實驗教育三 法的彈性正好顧及此一適性教育需求。此外,全球除紐西蘭,僅台灣針對個人自主學習提供實質 經費補助,可謂全球兩個最先進的國家。
國際協力創多贏
除了政策先進,朝倉景樹與Yaacov都指出,台灣本土實驗教育體系已具國際水準。以長期參與 IDEC的人文國中小、全人中學、展賦行動學苑、種籽小學為例,他們不只從這幾所學校學習到不 亞於歐美的台灣本土教育理論與方法論,更從這些學生與畢業生的表現,見證國際水準的能力與 民主素養,本次國際級IDEC會議首次由台灣民主教育畢業校友籌辦就是最好的例證。
朝倉景樹也提出建議,除了引入國外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論體系,台灣相關機關,如國家教育研究 院與實驗教育中心,應投入研究、師培與諮詢等配套機制與資源,協助完善如上述學校的本土教育理論與方法論之體系。如此,台灣除了有讓世界稱羨的政策制度可以借鏡,更有望成就亞洲代 表性的教育理論與實踐,輸出其他國家乃至歐美。
Yaacov表示,除了民主危機需要民主教育,健康的科技發展與產業轉型,也需要兼具應變力與人 文關懷的民主教育。他以色列三十幾所民主學校畢業生橫跨三十餘年對以色列知識經濟的顯著貢獻為例,預言:「台灣的實驗教育若好好發展,對國際的影響力有望成為台灣的下一個輝達( Nvidia)!」
曾拍攝《學習的理由》紀錄片,多年從事相關研究並推動實驗高教與教育外交的日本綜合人間學 會理事楊逸帆呼應Yaacov,提出具體建議:由於自學、民主教育等創新教育在世界,乃至德國與 北歐等「先進」國家仍飽受法律限制,窒礙難行,台灣若能研討並推動「海外申請註冊成為台灣實 驗教育」的相關辦法,有望透過扶植各國知台、親台派民主人才育成及網絡建構,讓教育成為三十 年後的「護國神山」。
民主決策須落實
然而,台灣教育民主化與實驗教育雖已有傲人成果,會議期間仍發現不少與世界共同的課題有待克服。
「聽到台灣仍出現類似的困境,讓人遺憾。」全正日說,教育乃長期工程,但在南韓,執政者更替往往教育政策和理念變動,導致既有的教育民主化整體規劃每數年就出現一次大變動。其中主管機關人事變動,對教育創新實驗計畫或實驗學校影響尤劇。他呼籲,不論南韓或台灣,教育變革與 創新之相關決策應完善並落實民主程序,避免人治與舞弊。
野雪塾校長、homeschool.jp 台日自學生交流平台創辦人陳怡光也提醒,台灣立法院在112年6月 修《國民教育法》第6條第2項「為協助前項實驗教育之發展,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相關補助規定。」 一年後,教育部仍未公布相關實驗教育補助規定。他呼籲台灣政府應該尊重最高民意機構的意旨 ,在今年內公布補助規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顧問、印度民主教育暨蒙特梭利師培中心創辦人Amukta Mahapatra與會期間, 聽聞台灣數所老牌民主學校即便已名播世界,在家鄉卻至今仍與政府不時磨合困難,特別呼籲:台灣政府應珍惜其創新、高品質的實驗教育成果,擴大落實教育民主化與多元性,莫自毀台灣稱 羨國際的教育珍寶。
研討迭代要持續
台灣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前屏東縣教育處長王慧蘭與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創會理事陳振淦綜整與會台灣專家觀點,強調:實驗教育是台灣教育創新的重要實踐場域,且應持續落 實教育民主化三十年的公共精神。為促使實驗教育參與各方能有效協調溝通,提升辦學公共性和 穩定性,各級政府權責單位應與實驗教育辦學主體定期召開諮詢協調會議,了解現況、檢視各方 權益與實際問題,共同研商解決策略(包含法規修訂與實務改善等)。此外,為深入了解實驗教育成果,優化實驗教育政策,呼籲政府應以促進學生福祉為目標,投入資源持續了解追蹤學生成長進路。
儘管國際參與者對台灣教育多元化及極具彈性的實驗教育法制備極肯定,不過台灣教育再公共化聯盟執行長丁志仁直言,早期實驗教育雖是由社運份子、外國理念教育的倡導者、對其子女教育有特殊理念的家庭推動,如今卻有約四分之一申請者濫用實驗教育的空間,出現以實驗教育之名行「攤提企業購地與營建的收入」、「規避正常教學來衝刺升學」、「使班級得以排除特殊生」等現象,違反其立法時之「非營利」、「自主學習」精神與學生福祉。
為避免實驗教育變質與崩壞,丁志仁認為必須直面目前實驗教育現場的真實情況,合力去促成一 場台灣實驗教育的「重開機」。他呼籲應召開實驗教育國是會議,拉高維度,不是從「圖利實驗教育」出發,而是從「圖利台灣教育」為務,回歸台灣實驗教育的「非營利」精神,秉持公共化原則,促 進民間與文官合作,勇敢修法處理實驗教育在社經階層構面不平等的問題。
針對國內外教育實踐者與學者專家的意見,立法委員陳培瑜指出,以多元的價值和方式進行中的 台灣實驗教育確實是台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會是!面對不可測卻又變動快速的科技發展,教育所能提供的基礎穩定性和發展性正是重要的社會基礎建設,因此實驗教育公共化的實踐,有待更多的討論和對話。
陳培瑜認為,實驗教育發展多年,事實上已經有許多方法和概念可以與體制內的教育系統開展對話交流,為彼此增益。她承諾,未來研究室將開展實驗教育法規面的研討,讓實驗教育從變質到重新質變,也歡迎大家一起努力。
Comments